今年杭州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葛继宏带来的一份关于“将11月11日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的建议,引发会场内外的热议。 如今这一建议有了阶段性进展——昨天“5·11 我筷乐”走进校园。而葛继宏委员所在的浙江传媒学院校内,师生们也在积极响应“筷”乐行动,共享文明新“食”尚。
9 e0 T {& l* H' Y! a# ?' D! g" a
. i1 \- u' z# }; N 助力“公筷行动” 大学生是有力传播者 走进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998号的浙江传媒学院校园内,微风拂面。沉寂了4个多月的校园,慢慢恢复了活力。 阔别校园已久的大学生们,在进校门的那一刻,听到一句甜心的“欢迎回家”,亲切又温馨。他们还收到了学校送上的一份特殊的“见面礼”——爱心防疫礼包。 过去的几周时间,浙江传媒学院专门成立了开学返校工作领导小组及专班。全校3916个寝室、948个空调、412间教室和实验室、395个户外垃圾桶、333间公共卫生间、257间多媒体教室……全都清扫到位,不留死角。 有学生感叹,“从走进校门的那刻起,就能感受到学校在保障我们健康上所做的努力,不仅有严格的审查流程,还贴心地为我们准备爱心防疫包。尤其是当我踏进寝室的那一刻,发现阿姨早已通风打扫,宿舍还有淡淡的消毒水味,那一刻真的觉得很温暖。” 行走于校园之间,能发现一些疫情之下细微的变化:比如接受钱报记者采访前,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杨立平礼貌地拱手作揖;餐厅门口张贴着一张“‘筷’乐行动,共享文明新‘食’尚”的海报。 和杨立平书记的对话,也从学校发起的这份“公筷”倡议说起。 “这份倡议的起源,得感谢我们学校的葛继宏教授,他在杭州市两会上提出的关于‘将11月11日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的建议,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学校理应积极响应。” 杨立平说,疫情之后,大家都认为个人公共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要改,而公筷行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支点”。 “坦率来说,中国几千年的用餐习惯,要想一下子改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家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围坐一起,在一口锅里吃饭,互相夹着菜,这是传统观念里感情好、关系密的表现。如果餐桌上摆放着一副公勺公筷,会觉得这是一种情感疏离,对人家不尊重,无形中变成了习惯,难以一下子改变。” 在杨立平看来,餐桌举止无小事,公勺公筷,不仅是一种卫生健康的新理念,也是一种文明生活新风尚。 “我们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地方,更有义务把这件餐桌‘小事’推广好、传播好,让大学生成为这一新文明、新风尚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她说。 推行公筷行动 高校可发挥独特作用 采访中,杨立平书记提起了钱江晚报联合杭州市疾控中心最近做的一次公筷与非公筷的实验报道(详见本报2020年4月27日头版、2版)。 “用实验的形式非常直观,用数据说话,效果很好。就应该做一些走心入脑、让大家过目不忘的报道。”说到这里,杨立平话锋一转,“对高校来说,尤其对特色鲜明的浙江传媒学院来说,有义务、有责任也具备优势来传播好这一新文明、新风尚。” 杨立平说,浙江传媒学院有好几位政协委员,他们可以发挥委员的优势,参政议政,积极履职,“像这次葛继宏委员在杭州市两会上为公筷发声,就是很好的方式。我们也希望葛教授能继续推动餐桌上的这件‘小事’再往前走一步,比如能引起立法部门的重视,甚至可以选择‘11月11日’购物节这一天,能不能开辟专门的公筷公勺的直播和营销的平台,把商业行为和文明时尚融为一体。” 当然,作为一所专业的传媒类高等院校,浙江传媒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在此前的报道中,钱报记者了解到省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丁海祥和他的团队最近就在忙着“公筷行动”的课题,短短几天内创作的梁祝主题的动漫形象——“筷筷”“乐乐”,深受大家喜爱。 在学校采访期间,钱报记者了解到该校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等部门的师生,联手创作了不少关于公筷推广的优秀公益海报。作品均被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明办采用入选了“浙江省公益广告库”进一步宣传推广,这让参与的师生备受鼓舞。 “对我们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师生来说,这是产学研结合的新尝试。在一双小小的筷子身上,既要体现文化属性,也要体现社会公益属性,设计过程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次很深入的教育。”丁海祥说。 目前,浙江传媒学院也在做一些探索,比如校企合作,他们正在和杭州天竺筷子厂接洽,把艺术设计与公筷结合,为公筷插上文化创意的翅膀,成为一种代表城市乃至国家风尚的精巧载体。 向全省大学生发出倡议: 用公筷公勺得一份安心 杨立平书记表示,“公筷是个载体,我们希望通过公筷这个支点,撬动整个社会的文明。” 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正如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明办指导,浙江传媒学院、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明办、钱江晚报共同发起的“5·11 我筷乐”走进校园活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自我做起,做“公筷行动”的积极践行者。 为此,浙江传媒学院联合钱江晚报向浙江高校大学生共同发出“在一起 筷行动”的倡议,希望大家都来响应。 亲爱的同学们: 围桌合餐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我们享受着亲朋好友相聚的欢乐,但筷来箸往也为病菌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抗疫之时,为了打好“舌尖上的抗疫战”,养成文明就餐习惯,培育健康生活理念,我们在此倡议: 一、用公筷公勺得一份安心。避免个人餐具触碰公共食物,切断“口口相传”的传播途径,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二、用专筷专勺递一份爱心。保持用餐安全距离,不用自己的筷子互相夹菜,拒绝咀嚼食物喂食婴幼儿。专筷专勺真心关爱,小小改变真情不变。 三、用光盘行动表一种态度。珍惜粮食,餐饮场所适量点餐,按需用餐,打包剩餐。提倡自备餐具,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节约环保不浪费。 四、用抵制行动添一份支持。抵制野生动物交易,主动拒绝野味消费,牢牢树立食品安全理念,远离病毒避免感染。 五、用文明标配铸“浙”一风尚。让公筷公勺分餐进食成为文明标配,亲友邻里携手践行,文明“食”尚健康生活。 同学们,餐桌礼仪非小事,文明窗口彰显浙江大学生社会责任。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请从自己做起,号召您的亲朋好友一同“筷”乐行动,用“小贡献”集结“大力量”,用“小改变”引领“大文明”,让“小餐桌”彰显新时代新“食”尚! 浙江传媒学院 钱江晚报社 2020年5月
8 N1 c8 G3 k; x# O% a;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