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论坛(EC通行证)

QQ登录

QQ登录

下沙大学生网QQ群8(千人群)
群号:6490324 ,验证:下沙大学生网。
用手机发布本地信息严禁群发,各种宣传贴请发表在下沙信息版块有问必答,欢迎提问 提升会员等级,助你宣传
新会员必读 大学生的论坛下沙新生必读下沙币获得方法及使用
查看: 29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下沙大学生每月多少钱才够花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3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3-25 09:46: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 h9 {3 F! h- Z- z+ x6 V- Z1 `  p“妈妈,我要涨生活费了,第一个月欠了同学300块钱。”在杭州下沙某高校就读大一的王郦同学,在微信上给母亲提出了“要求”,而她每个月的生活费是2000元。“我让她说花在哪里了,她却说不上来,2000元一个月还不够花,真不知道她在干吗,她姐姐读大学的时候才1000元一个月。”王郦母亲向记者“吐槽”。; t  t" J1 \% r) I1 X6 k8 s- v
    + O  k* n: T  U: L# f7 T* ?1 P6 ^
    近年来,伴随生活水平提高,大学生的日常开销也水涨船高。动辄上万元的电子设备、每月上千元的生活费,让不少家长感慨压力大。$ D% K0 v$ O8 H6 c: }7 S1 {8 t+ A' m

    , j. T* R& w- E% {1 }6 \& m! M, f上大学一个月要多少生活费才够花?大学生消费有哪些特征?近日,时报对在杭高校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部分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
    0 [7 h8 N: v- J* g8 h, M- y' q1 Z
    6 [- E0 X( k" Y1 Z3 e
    5 a- I0 f/ E0 e. x. s4 G

    7 j! E5 Q8 I2 P; L) q7 \6 d" a' s' d1 D( k
    5 `9 u" ^/ R9 t8 G8 Y
    ◆调查数据显示,超七成月均消费在1000元到2000元  y' w$ A9 \. e( y+ k1 J

    ( b' ]% w  W7 F5 Q# G% t* ^* f* D◆近75%的同学有超支情况,聚餐、衣物、美妆等超支比例较高
    3 Q8 v, u: C0 }) D$ \  ?1 h. l8 {2 g1 Y
    ◆大学辅导员:要阻断物质攀比的“群体效应”,树立正确消费观
    4 O6 D& {" T6 P8 Y8 o
    5 p( I$ s4 C! y% s◎大学生消费现象
    * c& t" s+ |$ V% x( _
    $ q9 E0 F5 J2 j! Y# P. I! i  L  ?/ g5 T月均消费集中在1000元到2000元 16.98%的同学超过2000元
    1 D- q  q: L( L) Z) X
    ' i+ c0 P& E. l4 t8 }; D本次调查共收集到1378条有效样本,其中男生403人,女生975人,涵盖从大一到大四的学生,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各占一半。
    & E7 h/ f* Q/ A4 f) g$ w8 A- ~+ e; c- _" f1 `
    “我属于兜里不论多少钱都能活下来,都能花完的。”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大二学生王凯涛笑着说,他去年整学年消费了2万元左右,其中包括父母每个月给他的1500元,还有自己在暑假做家教每周赚的1000元。
    % S- X2 U8 z) ~. o9 q, S, N0 g' F7 |! [5 v
    “我对数字不敏感,看中了就买,不会货比三家。”王凯涛说,他大一的时候差不多每个月只花1000元,但后来开始点外卖,花销就大了起来。“我光饮食这一块,一个月就要1000元左右,食堂午餐差不多是10元一顿,点外卖就要20元左右了。”( Y/ D' g0 e+ b* [& W. F5 h' O
    ' n. ]  l  b5 f' m
    据调查情况,大学生月消费多集中在1000元~2000元,占比72.65%,不过也有16.98%的同学超过2000元,甚至达到3000元以上。+ T9 k( }8 s2 Q
    8 H; @2 U# p2 e. V. ~: r
    学习培训支出大的只有不到五分之一
    ! b9 `5 B* z3 Z+ U* {% _( Q! d1 g2 Q* Q$ M  l3 L' Y" v! G# m! X
    他们到底把钱花在哪儿了?哪几项支出最大?
    2 E" A) y& p& T; \9 B1 i
    - [7 i" h% y: K8 w“聚餐花钱稍多些,我们一般过生日、脱单、开学、期末等特殊情况会聚餐,聚餐一般轮流买单。”王凯涛说,此外他每月固定健身消费30元,游戏充值每月100元不到;平时很少买衣服,没有换了才会买;在大家争相购物的“双11”,王凯涛只买买纸巾、沐浴露之类消耗日用品,还给爸妈买衣服、鞋子,大约花2000元。' X' J) }7 i# G5 A& m/ D" V/ V
    * G5 `, y. P. \; ~# g
    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大的支出项是饮食,占到了100%,但在学习培训方面花费支出大的,只有19.81%。- r( Q6 |; q# `. l/ S+ B% N

    6 Z8 [% T  L0 u6 n1 o) D, A' |: M从年级上看,有个有趣的现象,大二的学生消费最多元,学习培训上的消费较其他三个年级最少,娱乐、美妆类消费最高。大一、大二、大三的娱乐消费占比均显著高于大四,而大四的旅游消费、交通通讯占比远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大四学生的聚餐次数相比前三年有所下降,大二是最喜欢聚餐的年级,大三其次,大一再次。“大四了要么准备考研要么找工作,哪有心思娱乐。”去年毕业于浙江科技学院的吴同学说,他大四时,同学基本各顾各忙着,除去毕业旅行之外,都一门心思找出路了。
    $ j' t$ w  W* \: z: R8 n: d% c6 Z8 l7 Y/ `9 J- Q: N) a
    3 `& K6 u7 ~! k9 C6 }1 i
    . V2 k. S# i! G+ ~$ f# a4 I
    最受欢迎的交通方式是地铁* t$ D0 I' R& P
    " M! a/ O" \8 a$ Z7 w
    网约车使用频次高于出租车
    3 Q! T# u" \3 d4 _9 E# J/ S
    , j* R* }7 }: Y! w. L在出行方式上,共享单车、网约车等出行方式颇受欢迎,网约车的使用频次比出租车更高,最受欢迎的出行方式依次是地铁、公交、共享单车。大一到大三,乘坐出租车、网约车的频次依次上升,但大四乘坐出租车、网约车的频次下降。' w3 [  L6 k9 ~) ^" ^! G# z% E

    ; B) q" B2 ^& D/ \4 I3 r0 e“与大一相比,要经常去实验室(从紫金港校区到西溪校区),使用出租车和网约车的频率大幅增加,一个月要五六百元。”今年大三的浙江大学物理专业曹同学说,他每个月在饮食上花500~600元,零食300元,外卖200元,而交通费就有600元。# ^" x) C8 j1 d+ n, C

    3 j) }: \3 x  U7 s6 q* E# v近75%的同学有超支情况
    8 P4 b0 T% ?  P: D& q" Z! s2 l( `
    6 {. q1 f: {5 I- F每天记账的人仅有22.64%
    6 L0 K' ]  O9 @5 q( i
    3 N$ z# V; l; F+ o$ D! y. a' F消费如此多元,钱真的够用吗?据调查显示,近75%的同学有超支情况,其中有12%的同学经常超支。' s; f3 E; |' P2 I. j

    : U7 U( _0 W( ^+ z7 }+ _“超支这个问题,要怪胃。”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厉辉说,她喜欢美食,常一个人去好看的、推荐的餐厅尝试,饮食花费较多,有时一个月达到两三千。“我学校在滨江区,旁边就是全城有名的‘垃圾街’,好吃的太多了。”* N+ d0 z9 N7 ~% D$ b  W! x

    7 A3 h' y! @* G$ @9 q+ x/ [7 Z此外,厉辉超支的主要项目还有买包和买衣服及美妆。“我去年买口红花了差不多1000元,美瞳大概三四百元,加上粉底、眉笔、眼影等,一年下来大概五六千元。”厉辉说,这部分的超支她一般用花呗,不向父母额外要钱。
    0 Y3 u, Y! t- Q1 G8 `9 u1 v2 r( p$ J+ `% X# u: H; M  I
    王凯涛超支则是在去年11月,他们寝室4个人都是11月过生日,那个月他超支了500元用于请客吃饭,用了借呗,没向父母要钱。同样,浙江财经大学大二宣思帆同学超支也是因为请客吃饭。“很多人去AA制,和舍友或关系好的同学会轮流请客,每个月聚2~3次,人均100~300元不等。”宣思帆说。
    6 T: i* Q: `  {' E0 Y$ U  S" [( F. B3 P8 N: X
    调查显示,人际交往(送礼、聚餐、请客等)、衣物服饰、美妆、旅游、电子数码、专业学习、校外培训等支出是超支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人际交往方面的支出,不仅在大学生消费中占大头,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长。此外,在超支后,59.7%的同学会选择借助花呗等平台,占比最高,有47.22%的同学会选择找父母“借”。; `$ m  D6 ]. Z+ j2 e/ @5 O

    + ?9 a& i2 a/ W- j2 ?. Q" ~王凯涛虽然属于有多少花多少的类型,但却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在了哪里。调查显示,在1378名同学中,完全没有理财观念的同学不多,但理财观念较强的同学也不多。制定完善用钱计划的仅52人,大多数都是一边花一边打算,还有104人想花就花。完全不记账的有444人,每天记账的有312人,其他基本都是想起来或者有大额支出时才记。( p0 L$ A5 Z2 R. \
    ! _7 t2 U, n5 g, V
    ( v/ ^3 b8 V0 W& _6 C

      y% X2 X1 U% B+ c# N% i: e9 ~+ D' N7 L
    $ i. H( a2 k! Z/ I2 m: T8 s3 r- g7 j' x' d◎生活费来源( }0 ^  m6 D8 d( T0 D( y
    6 R! R. i3 j7 Z/ r6 f# `- \7 j
    超支了就向父母要求增加生活费6 z8 ^9 }4 n$ u) ]9 y: H1 m0 i
    ( _2 C- L8 I' P0 J2 q4 ]& d
    65.09%家长表示有需求就会增加5 m6 ~+ m5 q! t, E
    + V+ l  N8 N: n) B
    超支的最大原因,从调查看或许和父母对孩子的生活费管控不严格有关系。65.09%家长只要孩子有需求就会增加生活费,而只有5.66%的家长很严格,不额外给孩子生活费,
    % \2 d# `% m/ m: J3 G/ n3 ?* {+ a" x. N! r7 X0 t
    “每个月差不多花费四五千元,我妈看到卡里余额少了,就会给我打钱,也不问我用来干吗的。”浙江农林大学大三的余同学说,一般和同学出去吃饭都他请客,出去玩他买单。“我就是觉得这些钱无所谓的,大学了还不能好好玩一玩吗?”! V: o- c1 Q4 d3 P
    + V1 d( ^5 B8 K/ Z! ?, ]
    浙江传媒学院大三的钱同学也算“高消费人群”,最高时一个月花了1万多元。“从小家里不管我,只要我要钱就给,周末约朋友去市区玩,偶尔喝个酒蹦个迪,开销总是大一些。”钱同学说,他大一时试过最少一个月能花多少钱,答案是700元。“整天窝在寝室不出门,吃食堂,就只要这么一点钱,但我干吗要过得这么苦呢?”钱同学说。
    ( W* C' a+ o3 W5 j% X' i/ {/ o, T( T1 g6 ?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由于家长的管控不严格,部分学生除了对于专业用具或其他对学习有帮助的支出外,因为攀比和从众心理而要求加生活费,如男生想买一部苹果手机、一双AJ球鞋等请求增加生活费,女生中也有因购买化妆品和服装希望增加生活费的。& z+ j: ^% v* d# u

    ( a  T3 ?; J5 q3 S35.85%的人会选择自己赚钱
    2 I" K7 `% k# E0 _6 N, i* |7 a+ {, l. M* w  [, M. }0 C0 e
    年级越高父母提供的比例越低4 f4 k0 _/ V; Z3 A7 W

    ( H6 P/ D" z8 o1 i6 t  `当然,也有生活费不是都从父母那直接索取的。浙江财经大学大三会计专业的黄同学在校月消费基本在1000元以下,黄同学的父母生活费管控较严格,只在有学习等特殊需求才会给,黄同学本人也是秉持着“能省则省”的消费观,除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坚持勤工俭学补贴平时零用钱。
    4 t* D2 L( }1 \! L8 m, ?
    6 K8 y" X' b: N  H' }+ p“我每月生活费父母供给65%,另外35%来源于自己,其中校内勤工俭学15%、奖学金20%。”黄同学说,平时会在行政楼教室值班,收入为15元每小时,240元每月(偶尔300元),奖学金5000元到8000元不等。“父母常问钱够不够,我都说够,不够就用花呗解决。”黄同学说。
    # |+ z8 Q" x/ ?! R' [9 z! b; t' m' p: c' [$ Z$ M4 y; j) d' v
    厉辉也是,虽然她常超支,但每个月勤工俭学能赚400元以上,暑假时去当暑假班的老师,一个月赚了3000元,周末也做家教,60元每小时。“没有特别的赚钱目的,只是为了体验和增加经历,有时受同学影响一起打工,他们有的做微商或当模特,月入有的能到上万元。”厉辉说。
    # E: |5 {. i& v9 A1 E6 c  q
    ; R* w+ T- b3 d! _% |- k像黄同学和厉辉一样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或做兼职的同学不在少数,校内的勤工俭学岗位、校外的家教兼职,都活跃着大学生的身影,有35.85%的大学生选择自己赚点钱。
    . U6 M, N9 p! V) q' E7 J( ], O, _; c' p8 I/ L5 x
    调查发现,年级越高,父母提供的金钱占生活费比例越低。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对大学环境已较为熟悉,有能力获取一定的兼职资源;另一方面,随着年级越高,知识与见识也随之增长,也有一定的能力胜任兼职岗位;此外随着年级的增长,和社会接触越多,也越不再好意思频繁向家里要钱。0 B* w% n/ l& H, Q5 r0 O" S

    3 L* a  s6 A% b◎如何树立正确消费观& T6 Y; j, u+ f* `8 F
    . T! y9 {, h; Z
    准确自我定位 理解父母的不易' l1 p: x& a1 P

    # X4 J& P% C+ d! ?  D# }9 w# [+ _帮助树立用之有度、用之有用的消费理念
    & `, V- z3 x6 r' d/ D$ C: `# v6 m$ X7 J; R- q8 c
    “总体而言,学生对生活费的使用有一定把控,但也有个别同学的消费观还不成熟。”中国计量大学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辅导员夏新兴说。5 E2 i% ]$ w- |$ F4 j
    8 U, e% n( `# {
    在夏新兴上的《大学生学习指导》课中有一个关于大学四年花费的讨论,有的同学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计算生活费时会精打细算到一日三餐的花费,一个月生活费在1000元左右,也有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优渥的同学,生活费在2000~3000元不等,甚至一双运动鞋就要2000多元。' y, b! m) X1 N  t7 b: O: M

    * E6 D# s" _! s7 ]" T“每个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同,消费自然不同,这些都可以理解。但如果学生不能准确自我定位,产生攀比心理,这对学生家庭和学生自身发展都将成为负担。”夏新兴表示,目前网购、外卖等平台使得学生的消费渠道更快捷更便利,电子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让学生的消费感觉降低,学生难以良好地控制消费,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甚至会引发校园贷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N& M9 U  X: K
    ; _" V( p% j# D( H
    为此,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时会开展理性消费的入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在日常的主题班会和谈心谈话中也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理解父母的不易,助力学生培养理性消费、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在暑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中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农村,走进偏远地区去感受生活的艰辛和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帮助学生树立用之有度、用之有用的消费理念,拒绝高消费和盲目攀比。
    * e9 r+ C% u! }* x8 X1 ], O! T! V: u! f; z, y+ Z; `& y2 \. V
    创造良好的社会消费氛围
    7 w! z( a; p" I5 L7 d$ c0 }* {6 Y% Y$ k" A. L# v
    阻断物质攀比的“群体效应”
    . Z+ K6 s8 a! h6 {9 {) N- N7 y( t& z3 v3 U% |2 B/ |  f
    “‘隐形贫困人口’已不再是社会人的专利,本应相对纯洁的校园也被伪精致和攀比消费渗透,男生迷恋AJ,女生收集全色系口红,商品崇拜正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意识形态。有的学生标榜独立前卫,奢侈品成为身份、品位、自我认同的密码,有的同学沉迷追星,明星“小红书”成为他们衣食住行的生活指南,殊不知这都无形中让自己陷入‘债务危机’。”浙江传媒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辅导员杨玉奇表示,目前有些学生过度消费的现象不能完全归咎学生本人,它既有社会影响,也有家庭教育的因素,如全媒体时代,商家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和营销,利用大学生认知能力低、易受暗示等特点,激起他们的各种消费欲望。又比如父母家人对孩子一味的物质满足和宠溺,让孩子养成不正确的消费观。所以必须在全社会加强倡导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创造良好的社会消费氛围,学校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阻断物质攀比的“群体效应”,开展德育大讲堂或者感恩教育等活动,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p  v" U6 {8 o4 q+ d, _6 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下沙大学生网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