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蚊子越看越揪心 浙江尚未发现“基孔肯雅热”
5 Q1 K2 u7 _, v7 z. t5 y预防最要紧的是做好灭蚊工作
1 |2 a( z( l* ?: ^" W1 N* h6 H! W1 e% ?' A# Y
% P" D# H9 w1 p4 L0 X; }( H) _
浙江在线10月05日讯 花蚊子罪孽不轻。这几天,它在广州东莞传播一种叫“基孔肯雅热”的病毒。
8 d$ Z6 {, ~( V" { 消息传到浙江,有人不免紧张起来:中秋都过去好多天了,蚊子却不见少。广州有蚊子传播病毒,不知道浙江有没有人患上这种病?
2 w6 H- s( e7 v9 h1 ? 致病蚊虫在我国分布广泛
+ b0 u. j1 B/ |+ t 广州因蚊虫叮咬而引发的“基孔肯雅热”,是一种始发于非洲的病毒性传染病。
; V4 r5 @9 A3 v5 O 广州最早发现首例“基孔肯雅热”患者,是在今年6月23日晚。
; J4 ~2 i# ?& @# B2 u" ~0 S 当晚,广东检疫人员查验一非洲航班入境人员时,发现1名非洲籍发热旅客,进一步检测结果显示,病人为“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阳性”。
+ y* ]5 H1 u0 B3 l 据报道,东莞已确诊“基孔肯雅热”病例。7 r8 A* t% a: g! [- U
医学专家说,基孔肯雅热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
( a' }% f& O( @( m, d# X1 s 其中埃及伊蚊为家栖蚊种,是传播基孔肯雅热病毒能力最强的蚊种。近些年来,白纹伊蚊日渐成为CHIK-V主要媒介,该蚊种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
: S- b7 C8 x" X. Q. b 浙江尚未发现此类患者; r) ^! I5 U; ?6 W' _3 a* x; N ^
昨天,读者吴先生打进热线说:“家里现在就有一只花蚊子,嗡嗡嗡地在我眼前飞。家里有老人又有小孩,真让人担心。”: E7 r# f8 [" Q' C
还有一名读者金小姐也有点慌:“中秋都过了,蚊子还有不少。昨晚我就打死6只。广州的那个病,不知道浙江有没有?”
6 n9 @' v; g# f/ k; J6 C 昨天,记者电话采访了省疾控中心研究蚊子的博士杨天赐。他说,“浙江目前还没有发现‘基孔肯雅热(CHIK-V)’患者。”/ p/ |9 f7 }$ P' P9 T
杭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所长谢立也肯定了这一点,表示“杭州目前没有发现此类疫情”。& B/ a, [3 g3 W/ ~1 V
CHIK-V通过蚊子传播
3 F" M8 w+ {2 `# f 不过,“浙江的风险比较大。”杨天赐博士紧接着说。
0 v2 }: h; H, h# P" V/ _0 b6 ], m5 o 第一,在东莞为祸的花蚊子,又叫白纹伊蚊(另一个俗名是“花斑蚊”),在浙江分布得挺多。如果一旦有外来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的病人和病毒(CHIK-V),该种蚊媒传染病,就有可能通过这些蚊子媒介传播开来。
2 F% o8 a6 Y7 Q- W 第二,趁国庆假期外出的市民挺多。如果恰巧遭带病毒的白纹伊蚊叮咬,就有可能成为携带“基孔肯雅热”病毒携带者或隐性感染者。
2 ^( y* n0 J5 Z* @. I1 t& F3 [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带有病毒的白纹伊蚊,坐进你的车子或行李包里,辗转被带回浙江。“蚊子通过交通工具或花卉盆景等方式进入浙江,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杨天赐博士说。
4 t7 p2 {! f. e* F% _* | 怎么预防“基孔肯雅热”
0 f, {/ @0 }2 h+ a& {6 P* A( K 杨天赐博士建议,到非洲、东南亚以及印度次大陆等地旅游的朋友们要做好预防,在浙的朋友们要做好家中、单位、公共场所的灭蚊工作。
! i: c) x2 s) }9 X% N- Z 首先,去深圳或东莞等“基孔肯雅热”疫区的朋友们,要做好个人防护。建议穿长袖衫,并涂抹驱蚊霜或驱避剂,避免被蚊虫叮咬。! d' P/ ?+ X' R
倘若已经在疫区被叮咬的朋友,出现发热、皮疹、带状疱疹,以及手关节、腕关节、踝关节极度疼痛等症状,返回浙江后最好立刻做一个全面有效的个人检查。$ q f* W- `/ Z
医学专家说,防蚊灭蚊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措施,要全面清除积水等蚊虫孳生地,做好个人防护,以免被蚊虫叮咬。# B* }2 a; u* H$ b' _8 v
留浙的朋友们,无论家中、工作场所,还是公共环境,大家一起清除积水,消灭蚊虫,就是对自己健康的有效保护。
! b& _! W* R% i: w# W 家中灭蚊。家里养花养草的,有空调积水的,瓶瓶罐罐的都要注意清除积水,不让孑孓滋生。2 }$ P( x! J8 P% i/ H
爱在办公室养花草的,要养成及时清洗花瓶的习惯,不让花瓶成为积水的地盘,不给蚊子幼虫繁殖创造一个人为的“安乐窝”。; }7 n, i6 f8 c% ?" Q
●新闻助读
9 U" h' d! l- `, k$ w8 A; i7 V9 ~ “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天~12天,通常为3-7天。: ?- m' l3 M& C- G1 f
其主要症状有发热、皮疹、带状疱疹,以及手关节、腕关节、踝关节极度疼痛等症状。初期症状容易与感冒、关节炎、登革热等病混淆,导致误诊,恢复期可长达几周至数月,甚至几年以上,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多为对症治疗。8 \1 l! B' Z;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