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q* Q% f( ?' `$ h+ R* {
3 g5 @% k$ y; B9 ~% b5 y
+ q% h: U9 b% e5 P, C; D! u% F7 E$ _% n% p8 F# m; q& t
0 a6 |! g1 D1 g T. Z1 {. g% q* ]. d) m0 h
|
2 C* O+ T2 T. ^
3 Y( p5 C2 Q4 x+ o& |6 I* ]) V
7 c5 Z4 z1 }* ~' Y/ k
# E5 _' e" p8 C2 A6 L+ x . G: X u' S, N8 K8 t
8 {; l; I- u0 d7 ?* B8 z- z( a) y
% ^' S6 N. H: q. ]* i! x
( j" \, h0 r1 t, b+ O
$ @5 `$ r6 K K, L; ?" ~0 v- l: }; n. x& N; ]; C; H
- d( h: ]( a1 l; U+ Y- J. x6 q0 D
% k6 V3 ]- r' j6 T6 p$ f
去年11月,在杭州半山闹得满城风雨的“最牛理发师”俞兴荣,在时过9个月后,终于收了个大学生徒弟。这在当地又掀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轰动”。这个新徒弟,是一个刚毕业的自考大学生,还是个眉清目秀的小姑娘。
% Y) _1 U. W4 H( z) x4 b; [9 v- U5 R( ?4 N+ t1 Q, B( I4 U) Y/ A
- Y$ J$ B. w* O; ]9 h& C- d" k! Q; Q$ Z+ H
当时那个口水仗,上了报纸 Y6 L" R+ o6 g# a
1 r7 r4 M$ V0 u( X 2008年11月11日,本报刊登了《读大学不如学剃头杭州理发师豪言引来口水仗》一文。讲的是半山城里,兴荣理发店的俞师傅,制作了一份特殊的招学徒广告,上书“学好技术永不穷,敢笑大学无钱途”。在俞师傅特别制作的对照表上,学理发可是充满了优越感:读大学的时间为三至四年,费用在2万到8万,毕业后月收入在1500到3000元,前途是“随时可能炒鱿鱼”;而学技术就最多只需两年时间,不用学费,收入是读大学的两倍以上,前途是“自己可以当老板”。
) m& l( `/ t7 Q4 O
0 s* C! }4 x& a+ m( \0 y+ }; T! h
) r- H6 ?" N/ b( f# e
“进过大学的,都看不起靠手艺吃饭的。那张表就是告诉年轻人会门手艺很好的。”俞师傅宣称。
) P% j, Z! E9 g, G- g3 l7 m
3 v" k Q5 v, p( P' ]: G1 h2 B( d+ i) \2 b6 H2 q7 E* q
' o. w) i" Z) ?% m 9个月后,这张表格依然贴在俞师傅店里的大门口。进出的客人都会议论两声,关心老师傅到底有没有大学生肯拜他做师傅。
0 l( ^. ]0 b) V; B4 ?( T4 i
/ s: f! |( E+ f6 U# }7 X& M
8 r& H% E- k9 U6 ^7 q, r4 l) T4 L3 f5 k
终于,前几天,应届毕业生小陈,在***带领下拜到了俞师傅门下,当起了小学徒。 $ ]& _ _7 G" B) d* W7 l/ m; i
! a3 K* u, y8 U" ^; T
5 H; w$ l, _ U1 p; q$ [
# t2 c+ R: x) y 这位徒弟,长得挺像李霄云
0 L: e+ t; ?* d& m" A9 g8 l' v* {0 r, S( u
在俞师傅的店里,记者见到了正在给顾客洗头的小陈,小姑娘今年只有23岁,长得有点像这一届的快女十强之一李霄云,自考大专毕业,学的是会计。
2 V0 M& S& Z- {4 {/ P1 D' l+ z3 k; d2 \, I0 a+ w
3 F2 h; U3 D- Q1 D$ G0 X& N3 U* j
' o6 k- ^3 `- c% b. F# D+ y
她的动作已经非常娴熟了:试试冷热水,为客人冲一遍水,抹上洗发水,再用刷子前前后后刷上几遍,冲水。
3 j0 O8 d; k" U) C, ]
; v! N* y. t( B8 ]# x
8 g$ _/ ~6 N3 o7 ~ V
9 Y5 T0 d# J, ], }/ o “我妈带着我来面试的,站在门口看着师傅剃了个平头,觉得老师傅手艺很实在,连塘栖都有回头客,所以把我放心交给老师了。”小陈有些腼腆,“我其实挺害怕自己笨手笨脚,什么都学不好,但是师傅挺有意思的,安慰我只要认识钱就能学得好剃头这门手艺。”
) B1 A# \3 x, O3 Z7 _3 E3 _7 ?
' i0 E) G h, {8 c6 k% o/ C( q- ]+ v; i* k3 h
; `( j( w Y! [1 g, ^2 b 这个徒弟让俞师傅等了太久太久,“我儿子也是读了个大学,眼光就高了,让他子承父业他都不肯,嫌弃技术活,一定要跑去写字楼当职员,钱又不一定比开店赚得多,小陈还是有主见的。”俞师傅告诉记者,“我一直觉得还是年纪三十岁左右的人心定得下来,可以学好手艺,本来我以为第一个徒弟是个找工作到处碰壁的大学生,但是没想到会是个应届毕业生。”
; t& O7 [8 T$ v' @* H1 z v- {, ?' L* W" g: u
3 R! j" I" u9 u8 W/ Q+ N% n! E5 H( v8 R, Z- ?4 X& O% s) q! ~+ S
“人聪明又肯学,话不多但手稳,不像有些小姑娘拿着这种老式剃刀手会抖。”说起才当了一个星期学徒的小陈,俞师傅笑得满脸皱纹,“别看读了那么多年书,还是能吃苦的。”
N3 f% K1 c r( q+ P1 I
$ S( V1 Q$ S- \7 s+ p' c7 G
0 U5 X5 L8 F: k4 L5 e' n
) R1 z3 h5 H) {+ @7 Z, K; [1 C3 E 当一年学徒,就当是读个本科学位
$ X* i2 C6 N y: o4 _0 i4 I% c% U8 m5 b$ S3 ~) {4 ~
小陈并不是找不到工作才来学理发的,“我找到过出纳的活,但是我觉得没前途。”她这样算了笔账,“见习工资1300元,转正了1500元,但可能十几年都不会涨工资,自己还是养不活自己,万一金融风暴来了,还要担心失业。”
4 b9 d! g4 ]2 f1 C8 O6 M7 W& P0 ^5 S% p1 u
& r' P. r6 u+ o# N: `* I' e- P
0 W. g# j9 J7 m 有了当理发学徒的想法后,小陈和家人一起开了小会,父母都很支持她,“就当是读四年本科,再供我读一年书,家里也是供得起的。”虽然手上已经被老式剃刀割出了口子,小陈却很有成就感:“我已经帮爸爸剃过胡子了,他特开心,说以后理发都不用花钱了。” 0 ^: d: a; i* G! M
- u" B3 z q! {+ T7 K# p6 w, C# a
7 i. B* O8 a, R g5 V
现在小陈已经和师傅定好了,要学满365天,先学男式剃头,再到小陈的一位师兄那里学习女士理发。 ( J) g! d0 _* @% t! X
1 ~- \& o5 r/ ?( l+ w- z7 `. F& `' R
# Q# z& ^! C; Z0 d
但当记者问小陈,以后会不会开理发店,小陈摇了摇头:“不一定,你说小朋友都学钢琴以后就一定要靠钢琴吃饭吗?我就想先试试,万一以后不喜欢当理发师,大不了再回头做个出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