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是雪灾引发关注,如果不是陈冠希事件抢风头,恒源祥的“彪悍广告”有可能会成为春节期间的第一话题。
" L$ A: i/ n- ?* M
! o9 _" A# N* l! m 总结一下网友看到这个60秒超长广告的反应:
# l4 u, C; z5 r0 Z1 P* ]
: e& ~. \4 v+ _: T0 W) @- A/ p8 ` u 第一种:我家电视是不是“卡”了,要不要重启一下(典型的微软后遗症)。
( _- `4 n" `7 n+ y0 I5 t 2 h/ T9 Z0 W% c" Y7 }
第二种:是不是电视台出故障了,磁带緾带了吧(典型的不懂数字技术)。 7 f2 h' W$ M0 d* d9 H! d$ e
6 k4 [/ @ _6 d6 m) o
第三种:是不是恒源祥疯了(典型的对中国企业不了解,少见多怪型)。 , y7 N2 r7 Y6 D- Q8 |0 I( ^4 N
4 q. J) V8 B: u# [, C 第四种:是恒源祥创意太高,还是我智商太低(典型的不自信性格)。
! [4 V9 ^# G9 s . v, m% ^) v$ I6 O, ?) G
对于恒源祥的这种彪悍,我是有心理准备的,早在2006年刚刚成为奥运会赞助商的时候,就演过这么一出“恒源祥,牛牛牛”(见本人早期博客《都中了恒源祥的“牛计”了!》)。但即便是有免疫力的前提下,我还是结结实实地被“雷”到了。 " Y6 q1 m# `8 W; ^- d
5 w% _2 \: v1 _& p) R, k( d
不管第一反应如何,对这则广告、乃至因广告而对恒源祥的评价是一致差评,还有彪悍人士效仿出了12星座版,甚至网上出现因为这则广告号召抵制恒源祥产品的贴子,响应者众。+ Y" t i' X, ^* {
5 S: Q" o# ?+ T1 |; v: f) b! [. h
网上流传的戏谑《恒源祥广告12星座版》
$ x, |8 Z G$ D2 x' _1 a7 d $ u' O' A' ?& D* }
本无意对此事发表意见,但今天中午,《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专门就此事采访我,中心问题是:“恒源祥这么做,是为什么呢?”当时谈了几点意见,录于此。
! F2 `. |% M( q- u# K4 c3 q# J $ N% ^8 M% v4 ]" G
如此彪悍的广告为什么会出炉?原因有三:
# U0 H* k) n0 X9 t3 Q/ f' P C* W , b7 V8 ?9 l" F+ R
一、恒源祥的“重复式广告情结”的恶性扩散。
! N+ ^6 a4 s# Q8 x0 p _8 ]9 z " d4 _( b2 N" Q$ i
恒源祥的前身,只是上海南京路上一家绒线商店,1987年刘瑞旗出任商店经理后,用了三招把事业做大:一是削价销售盘活库存(这在当年是骇世之举),二是把大家已经遗忘的老字号恒源祥商标注册了下来,三是采取“定牌加工”经营模式,也就是现在通行的OEM。 % U( |* e) W }1 i8 Q
8 J, T3 B& ^- n4 c' Q9 o2 M
1991年,刘瑞旗又使出一招,让恒源祥声名鹊起:做广告。第一步是《婉君》的贴片广告,每条15秒。刘瑞旗觉得太浪费,也不想花钱做创意、拍广告片,就找来几块纸板,剪了代表恒源祥形象的小囡头和“恒源祥羊羊羊”六个字,每5秒中可以读两遍“恒源祥羊羊羊”,一部电视剧播下来就重复了六遍。 7 K( r5 l N( }! Y2 u [
; z- P7 z6 @: f
这种土法上马的广告,反而有了奇效,在当时的媒体环境下,迅速让大家记住了恒源祥。于是,这种手法就成了恒源祥的“法宝”,即时在央视投广告,依然是“重复式”的“羊羊羊”。 / I3 p$ J4 I7 F8 x; @+ M4 Y! y
, o6 F2 L' d' d$ ]# e8 a
起家时的成功套路,往往会形成某种“情结”,而且,越成功这种“情结”就越根深蒂固。 0 L+ J" H g+ V' K
9 r+ @1 S$ \3 v q
2006年恒源祥成了奥运赞助商后,本来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最佳时机,但恒源祥却推出了一个让人怀疑自己智商的“恒源祥,牛牛牛”。此事引发了媒体的报道与讨论,播出数轮后即停播。
8 i* p, M( n' q& k7 l" l' F ' c' M) s2 a; j
本以为恒源祥能从“牛牛牛”的恶评中吸取教训,却没想到这次“变本加厉”,把十二生肖从头到尾报一遍。可见,“重复式广告情结”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 , Z! f+ ^; n$ W- Y# Y8 l, h
5 h U9 S d9 f% A9 A |. E5 w 二、恒源祥对战略定位和传播目标的“迷茫症”。
/ F7 g' S _1 M8 s/ `5 j3 n
) J1 g1 j! U2 ]- K" e 品牌的塑造分为几个阶段,打造知名度--提高美誉度—塑造品牌文化—输出品牌价值观,从而,提高品牌的附加值,强化消费者的精神享受,从而锁定忠诚消费群体。 ( j" ?! Q T1 ?
* y; i0 o* ?5 @, J" {9 A7 W4 D 应该说,重复式广告在90年代初期,是符合恒源祥当时的经营状况的,要让一个刚刚诞生(或新生)的品牌,迅速树立起知名度,方法土了点,但却收到了奇效。
1 ]5 k* {: [. h( a( W) g2 `8 t. E
9 j- b0 y) q# b# M j 然而,目前的恒源祥缺知名度吗?已经是绒线、毛衫行业的领军品牌了。现在最急需的是提高美誉度、塑造品牌文化。 4 S+ ^% {7 p2 C A) s
3 |9 G, v, C; v7 v; n0 t
而恒源祥依然用上世纪的手法,做新世纪的事情,还在花钱做“只提高知名度,无益于美誉度”的广告,只能说“不是药不好,而是吃的时机不对”。 * m, b) V- b* Y; ~. P" X( j
3 I. o" _0 n8 J" }7 K7 p 在上次“牛牛牛”广告引发恶评后,我就听到恒源祥高层的声音:“这么多媒体炒这件事,我们花很少的钱就大大提高了品牌知名度。”让我有些莫名其妙,这种 “不求美誉度,先炒知名度”的思路,如果是刚起步的小企业小品牌,可以说是策略,但对于恒源祥来说,还在恶炒知名度,可谓自降身价。 , p, R# o" }' f
, |" \9 Y, y" _5 Q2 m/ D& _
品牌的塑造与传播,要经过系统的规划,象恒源祥这样“想一出是一出”,可以说规模象大企业,而品牌理念依然停留于小企业阶段。
* \7 a: e" \3 L2 ?
( p/ t$ G6 H/ l' q1 v 三、恒源祥对“恶俗式广告”的偏执迷信症。 / `: q" G% w) K7 c# {8 o
7 V1 M8 o; C& Z: m! y" t 中国的一些企业家对于广告有一种认识:“精美的创意的,反而不如简单的见效快。” / n" P8 s: B' _; _. P; T
( F `' c! P9 l H9 U6 x9 c0 N 而脑白金广告的成功,更让企业家坚定了这一想法。
2 t7 G1 O% q' l1 T3 g ' o \* U& A( K) V
我十分赞同脑白金广告的成功(严格地说,是销量提升的成功),但我要提醒企业家们的是:轻易不要学脑白金,因为脑白金走的是“单纯做产品销量”的打法,丝毫不考虑品牌塑造,而且在保健品行业,是以产品打天下,很难做成品牌。脑白金的打法是有道理的。
9 J6 O9 f% u! M$ W5 F
2 |- ~% E5 X6 ^3 C d4 W 请问一下大家,脑白金的品牌是什么?不是“脑白金”这三个字,它的注册商标是“年轻态”牌。一个连商标名称都不重点传播的商品,根本就是“用一个单一产品强打市场强做销量”的思路。 ) e+ {6 i0 a7 b5 u7 d' t9 N p* a
; k+ K/ K( f& F% f# X# b; j# O$ E 而恒源祥,近年来产品线延伸很快,从绒线品牌已经扩充到了服装品牌。而且其深受业界称道的“虚拟经营”方式,把其它的环节都交给了“联合体”去做,那么,恒源祥手里还有什么筹码让联合体能真正联合起来?只有品牌。而刘瑞旗也多次说:品牌是恒源祥的第一生产力。 " L8 N1 G0 ^" B% e0 I: K+ C' ~
7 h; o0 _# ~* A8 u# G 一个以品牌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却一直在做脑白金式的广告,只能说明企业家的偏执。 + T9 d) I0 r5 a6 V2 v+ A
+ i% c) e1 c6 |7 e" G \ 广告是拍给消费者看的,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工具。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讨好”消费者。投入大笔资金,去播一条让消费者痛骂的广告,偏执是严重的。 , y7 p$ X. K" J- U G
7 N% P! B! v: F2 L0 H( N
恒源祥作为08奥运会的赞助商,在纺织行业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回过头去看,却发现,恒源祥却从未有过一条提升美誉度、塑造品牌内涵的广告片(曾经有一条号称在新西兰拍摄的风光片也十分苍白,依旧是知名度打法)。 : M! ~$ B' r% v- R
* O$ v( b: |( S2 M. Q 其实,恒源祥在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公关活动、经营理念创新方面,都有许多亮点,但这些这点一是太分散,没有形成一个品牌核心力,二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传播活动(最直接的就是广告)太随心所欲,把好东西都浪费了。 |
|